多多關心身體健康,瞭解相關資訊,可以幫自己,也可以幫助他人。中國醫藥學院每個月都有健康講座,只要有時間機會,就會參與。今天是腦神經科演講失智症。

    失智症,分為退化型(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)與血管型。75歲以上盛行率為19%,85歲以上為40%。發病年齡從50歲以上開始就有可能,得病後,存活期間約5~17年。

    一般老化只有記憶力衰退,但失智症的症狀包含了 記憶力(不識人/字)、定向力(迷路)、判斷力(迫害、懷疑偷竊)、計算力、抽象思考力(想不出橘子與柳丁有何不同)、注意力、語言(不會表達)等認知功能障礙,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、個性(人格)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症狀。

    主要是因為腦神經細胞(突觸)受損所致,漸漸萎縮,都與腦血管阻塞有關,大腦皮質出現斑點,大腦體積開始縮小,先從影響記憶區開始,接著判斷力與性格都會被影響到,最後全面性萎縮導致死亡。

    失智症非認知症狀有,憂鬱(精神病狀)、自言自語、反覆、妄想、答非所問、低動機、爆食/厭食、嗜睡/失眠、不適切性行為。

    有七大階段,1正常;2無明顯認知缺損;3輕微認知缺損,記性變差;4家人朋友發現問題;5無法處理個人事務,易怒需照顧;6無法自我照顧,尿失禁,憂鬱;7無法言語行動,神志不清,死亡。1~4階段約需2~4年;5階段約需2~10年;6,7階段約需1~3年。

    全台灣有91.5%失智者由家人照顧,形成相當大的負擔,每年約需90萬費用。

    自我預防 : 用進廢退(多動腦/看書)、不抽菸、少喝酒、預防中風(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高血脂、高膽固醇...)

    目前無治癒可能,只能控制與維持,新藥是朝向 抑制乙醯膽鹼酯 來發展。

    照顧失智者是一個很大的課題。提供熟悉與固定環境、日常生活作息;加強認知訓練,不要太介入幫忙,讓失智者自行穿衣洗澡...;矯正視聽力;注意身心健康;曬太陽。

    良好的溝通,說話不要太長太複雜,一次一個口令;面對面溝通;音調音量不要太大;適當接觸;微笑

    避免跌倒,是行動不良導致跌倒,會連帶影響到其他身體健康,甚至引發憂鬱(因為沒有出門與曬太陽)。避免遺失,在身上放識別身分的資料;將失智狀況事先告知鄰居與派出所。

    要尋求社福團體協助,老朋友專線 : 0800-228-585 (上班時間聯繫)

    照顧失智者,也要照顧自己,這是一份長達17年的任務,不可以先倒下去。父母照顧我們一輩子,我們再回頭照顧他們,好像班傑明奇幻旅程一般。有不耐煩的情形才是正常的,我們都是人,不是神,試著原諒自己,照顧自己,要有喘息空間,尋求外界資源支援。

    醫師說,我們也有失智的時候,當我們生氣抓狂時。在講說中特別提到,在他研究的這二十年裡,他相信有神在,無論是上帝、佛祖或是阿拉,因為有太多不可思議的現象與找不到原因的事情,讓他相信有神在。

    醫師建議預防保健 : 七分飽、多吃蔬果、抗氧化食品、葡萄籽、紅酒萃取物、酵素、魚油(諮詢醫師)、鈣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卵磷脂、人參、少肉、少蛋白質、每天走40 min。中醫的觀點,若體質允許,可吃"性寒"的食物,較抗氧化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酪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